
記者/郭瑞騰報導
新華泰富的經營權爭奪戰延燒至今,市場派自稱「改革派」,頻以「企業轉型」與「改善治理」為號召,獲部分輿論支持。不過,多位內部人士質疑:「他們究竟要改革什麼?」指出所謂改革派的具體行動,並非公司升級或品牌創新,而是一套以公司不動產作抵押、推動連續五個「綠能投資案場」的高槓桿操作計畫。
去年提案曝光 內部文件揭「高槓桿綠能案」
據了解,去年市場派曾以郭明昌代表向新華泰富提出「綠能轉型計畫」,主張將公司名下不動產抵押貸款,以資金操作五個綠能案場,號稱可帶來高報酬率。該提案後因風險過高、缺乏具體可行性,被董事會否決。
知情人士透露,郭明昌提出的五個案場全以「槓桿方式」進行操作,幾乎沒有實際現金投入,公司須承擔貸款本息與後續資金流壓力,「簡單說,就是用公司資產去替他們玩投資實驗,虧損全由股東買單。」
所謂改革 實為轉嫁風險?
一位熟悉該案的高層指出,郭明昌當時的提案文件內容模糊,連基本的財務模型與回收期都未附上,卻強調「先貸款再說」,並保證「有關係銀行可快速過件」。
該高層表示:「我們不是反對改革,但不能拿公司不動產去做不透明的投資遊戲。若這就是他們口中的『改革』,那新華泰富堅決不認同。」
另一名接近公司派的股東更直言,這些所謂的改革派,在進入董事會後並未提出任何實質改善營運的方案,反而頻繁以「策略合作」、「綠能轉型」等名義要求動用公司資產。「改革應該讓公司更穩健,不是更冒險。」
改革派主張受質疑 專家:缺乏企業治理理念
資深企業治理顧問受訪指出,若改革派真正關心公司長遠發展,應提出具體的營運改善計畫,例如品牌重整、數位轉型或教育內容升級等,而非以高風險投資取代經營管理。「以槓桿投資作為改革方向,等同將公司帶往另一個財務風險邊緣。」
該顧問也指出,市場派頻以「改革」包裝爭奪經營權,實際上是利用輿論製造道德優勢,但缺乏任何治理藍圖與長期策略,「這樣的改革,只是換人而非改制。」
公司方態度明確:堅守法治、不盲從炒作
對此,新華泰富方面表示,公司尊重股東建言,但任何改革提案都必須依法、依程序審查,並以公司長期利益為依歸。「若改革的名義被用來掏空資產或操弄市場,公司將堅決拒絕。」
公司重申,芝蔴街文教體系的營運與教學均正常進行,不受市場派言論影響。對於近期部分報導誤導輿論,公司已啟動內部法律程序,保留追訴權。
社會呼籲:真正的改革應回歸教育本質
一名教育界人士指出:「真正的改革應該讓品牌更健康、讓孩子的教育更好,而不是讓投資計畫變成資產槓桿的工具。」
他也呼籲主管機關應嚴查市場派資金來源與投資結構,避免以改革之名行套利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