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文翔/苗栗報導】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清明掛紙懷祖德 穀雨斷霜採春茶。」清明春暖花開,草木萌芽茂盛,大地景象清爽明媚,故稱清明。清明是24節氣中唯一放假的節氣,為大家熟知的清明節。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慎終追遠,清明前後,人們也常以麵粉做成薄潤餅皮,捲成圓筒狀食用;清明時節,吃潤餅、吃春捲,成為相當受到喜愛的一項飲食習俗。
鍾東錦縣長說,今年4月,為符應清明節氣,苗栗縣立圖書館特分享清明時節生機勃勃的「春遊」、「踏青」的志工說故事活動,共計14場次,包括:《最小的氂牛》、《有耐心的蝴蝶》、《印地安酋長羽毛秘密》、《掛紙》、……等。歡迎家有0-5歲嬰幼兒、幼兒園或國小低中年級學童的家庭踴躍參與(自由入場參加)。志工說故事活動辦理時間為:每週三下午3:00-4:00、每週六與週日上午10:00-11:00。
此外,為建立沉浸式客語學習環境,將客語融入日常生活,以實踐大家共下來講客家話的目標,特於113年4月17日(三)下午3:00-4:00辦理客語說故事活動:《掛紙》。「掛紙」習俗蘊含客家人慎終追遠與仁民愛物的精神,也是維繫族群的習俗文化。掛紙亦稱跪紙或壓墓紙,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習俗,代表替祖先添加新瓦、修繕房子,有幫祖先趕走孤魂野鬼的意思,也有許多客家人祭祀時會準備染紅色雞蛋,在墓碑上敲碎,撒在墓土上討吉利等等,亦透過聽故事的方式,在無形中學習客語辭彙、感受客家傳統文化的深遠意義。
再者,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聆聽精采故事,縣立圖書館特別安排故事志工輪流說故事活動,企盼能讓孩童從聽故事中覺察「聽覺學習」的重要,亦能藉聽故事來集中注意力,進而打開學習與生活之門。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有鑑於閱讀為學童早期學習的重要基石,加上聽故事不僅能充實孩子的背景知識,也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更能營造溫暖親密的親子時光,並培養孩童良好閱讀習慣而增益圖書館的使用能力,以營塑親子共讀的氛圍、開創親子共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