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瑞騰/高雄報導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於元月8日下午在中央黨部,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孫健萍表示,藍營應以「破壞式創新」的精神,效法孫中山、孫運璿「無私為公、一心為民」的襟懷,標舉「重建政治論述」、「健全黨務組織」、「深化黨內民主」、「優化政黨文化」及「推動黨政密合」等五項黨務改革方向,大破大立、煥發全新的生命力,讓中國國民黨能振衰起敝,重拾青年世代與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進而在2028年重返執政,以福國利民、造福社稷。其參選宣言如次:
各位黨內先進:
下週1月16日健萍認為是一個值得不斷反躬自省的日子,9年前的1月16日本黨輸了總統大選,至此即將邁入失落的第十年。去年再度失去總統大選,所幸國會守住最後的民主防線,然而執政後的賴總統顯然不斷挑戰民主底線,也凸顯出本黨若不能贏得2026地方選舉、2028總統大選,中華民國的民主將優勢盡失。
少數當選、「挾共以自重」的賴總統顯然無心做全民總統,「鬥」是賴總統執政主旋律,握有執政權卻煽動民粹、伸手司法、阻抗立法、挑釁兩岸,並將其包裝成所謂「更大的民主」,好比台版文革。兩岸更是不斷挑動敏感神經,若真正發生戰爭時,這些持有外國護照的綠營權貴會不會留下來與我們只有一本中華民國護照、用生命熱愛台灣的小市民階層同島一命?
近年來,本黨由於缺乏完整、通盤的政治論述,不斷盲目追逐、跟拜民進黨建立的所謂「主流民意」,因而逐漸自我迷失,與創黨精神愈來愈遠。本黨應如何跳脫泥淖,一直是所有熱愛中華民國的有志之士所關心的議題。柯文哲遭到重罪起訴後,北檢反覆抗告聲押,台灣民眾黨與北檢戰到昏天暗地;清理完民眾黨的戰場後,賴清德勢必將矛頭對準最大在野黨的本黨,下個月1日起,將以各種名義,對本黨的立法委員進行罷免,以改變「雙少數總統」的劣勢。
繼續因循綠營所謂的主流民意 總統大選只能持續吞敗
民眾都在看本黨敗選後做了什麼努力與改變,十年後的中國國民黨與十年前的中國國民黨是否更得民心?
本黨近年來沒有論述,只有口號標語,只有權力與勝選的念想,卻沒有扎實宣揚與踐履價值理念的作為,讓民進黨發展出今日所謂的主流民意,本黨卻自己盲目跟隨、失去黨魂與基本價值,不知不覺中出現斯德哥爾摩症侯群的症狀,成為綠營所謂「主流民意」的跟隨者;如果此一病灶不根治,本黨只會受制於綠營所謂的主流民意,而難返執政。
沒有強大的在野力量,將無法制衡倒行逆施的執政黨,官箴只能繼續敗壞,疫苗、口罩、雞蛋、光電等弊端將不斷出現;民心思變,正是本黨帶領全民重返執政的良機,但近年來,本黨拿香跟拜、做了不少虛功。因此,黨主席必須改弦易轍、除舊布新。
拋棄幻想,自立自強
一直至十多年前,本黨始終認為,兩岸關係是自己面對民進黨競爭時的強項,但隨著地緣政治的變遷,兩岸與台灣內部情勢不斷轉變,本黨卻未能與時俱進,強項反倒成了弱項。黨中央始終有一種幻想,以為與中共多接觸,保持「和睦」關係,再一味地「親美」與「友日」,就可以贏得台灣民心,重返執政;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的,總統大選已連續遭逢三次敗選。因此,本黨不可能僅憑藉著多方討好就能重返執政,必須改弦更張,唯有發展宏偉的論述與訴求清晰的政策路線,對美國與大陸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同者可商量,不同者就須堅定不屈,讓台灣及全球華人看到本黨的脊梁與風骨,才能真正贏得掌聲與尊敬。
不能沒有是非,一味討好
心中沒有是非,就不可能有堅定的信念與價值,極易陷入多方投機的窘境;多方討好的結果,極易造成自身群眾的失望與疏離,黨紀渙散,基本盤動搖,無力對外,最終成了多方看衰的對象,反而沒討好到任何一方。
本黨可參考川普再次崛起的精神,他在2020年敗選後,依然深耕共和黨、傾聽民意,與民通聲息,2024痛擊民主黨,並漂亮回歸,關鍵就在於「信息明確、意志堅定」。因此,本黨應根據事實基本面,提供正確的信息、擬定戰略、表達立場,在立場確定後堅決宣揚論述、喚醒並號召群眾。本黨絕不能因為害怕改變,特別是在不確定能產生立竿見影之效時拒絕改變,須知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黨只要願意改變,就有翻身的機會,這不只是本黨之福,更是台灣與全球華人之福。
本黨必須轉變形象 擺脫「親信政治」、迎向「清新政治」
本黨多位立法委員認真揭弊,將綠營各種敗壞官箴的劣行逐一揭露,這些努力絕對重要且必要,但若只靠揭弊,恐難讓僅有四成選票的民進黨下台。
本黨過去家大業大,依循以往的勝選方程式,黨中央無視民主原則、缺乏對國政的通盤規劃,沒有提出完整的產業、經濟、勞動及社會政策論述,逐漸與時代脈動與基層民意脫節。要振衰起弊,就必須從改變形象入手,而且必須在短時間內營造國民黨有煥然一新的改革決心,如此才能在與民進黨的對比下,挽回人心。
本黨未來各項公共政策的決策必須不忘初心,不斷做對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把對的事做對,要有更完整的社會溝通與公民參與,才能擴大政策影響、逐步扭轉形象;唯有本黨形象更好,才能鞏固基本盤,挽回流失的民心,進而爭取對綠營失望者的認同,擴大群眾基礎,具備真正與民進黨抗衡的實力。
今年的黨主席改選,將是中國國民黨能否振衰起敝、再次輝煌的轉捩,更攸關台灣民主能否穩健永續發展的關鍵。
格局恢弘、無私為公—不會參選2028年總統
孫健萍16歲那年受到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感召,加入中國國民黨;健萍不會參選2028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健萍矢志以孫中山、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前賢「無私為公」的價值信念,體現「深耕」的信念與初衷,謀求全體國民的最大福祉。
本黨下任黨主席的任務是回歸民主,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精煉論述,改變形象,才能讓黨再次輝煌。
逆境成長、以人民為本
孫健萍從小在左營城門洞裡長大,父親是海軍士官長、母親賣玉蘭花,住在只有深夜才有一小時自來水的老舊磚造房;從唸高雄工專機械科起,就一路半工半讀到十多年前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並回到母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講授智慧財產權法。健萍不但與「人生勝利組」高、富、帥的朱立倫主席背景大相逕庭外,更是藍營難得一見的「非典型人選」。健萍雖年過50,但從16全至21全,並參與公職選舉,20多年來從未有任何爭議;健萍不重視物慾,從小就吃路邊攤、與基層勞工、農民、小市民一樣過簡樸的生活,且一向靠自己的努力來參與公共事務。「生活簡單、動機良善、懷抱理想」就是健萍的寫照。健萍常以溫斯頓・邱吉爾的名言來自我期勉︰「成功就是從一個失敗到另一個失敗,卻不失去熱情。」
健萍2014年8月到2018年,從「無」到「有」,協助「731高雄氣爆」受災戶進行國賠訴訟,終於完勝陳菊律師團,創下台灣司法史上罕見的「幫助民眾告官」全勝紀錄,小蝦米扳倒大鯨魚。
以三個「無」推動「新政治」的唯一人選
以目前藍營有限的政治能量,黨主席不需要人生勝利組,而是需要願意聆聽基層黨員及支持者心聲,推動「新政治」的平民黨主席。如果以「有」的陳年思考模式(「有」多少組織盤、「有」多少資產、「有」多少大老力挺)來迎戰集「府、院、黨」龐大政治資源的賴清德,必將慘敗;應該改以「無」的意念來顛覆這場戰局,須知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招式、沒有套路,只重其意、不重其勢。孫健萍「無」龐大的資產、「無」政治世家的背景、「無」加入任何流派,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強權的壓迫一向「無」所畏懼。
經國先生曾經說過︰「在花圃裡永遠培養不出蒼勁的松柏。」在逆境中成長、無權無勢、無私為公、無所畏懼的孫健萍承諾當選後,一改過去黨主席「乾綱獨斷」的「一言堂」指導型領導,轉變為協調式領導,立刻成立「2026與2028重返執政對策小組」,過去喬出來的多少會不能服人以至無法團結,因此孫健萍主張建立公平、公正、公開及科學可驗證的方式推舉縣市長及總統候選人的初選機制,在這場不對稱戰爭裡,引領藍軍「諾曼地登陸」,幫助本黨2028年總統提名人贏得全民的認同與支持。
主席必須年輕且具堅強的精神戰力
本黨必須換上改革意志鮮明,素行良好,願意跳脫黨內醬缸文化,建立合理制度的六年級黨主席,才可能讓黨的形象明顯改善。「苦厄難奪凌雲志,奮戰終能出頭天」低谷是蛻變的開始,正如美國前總統甘迺迪1961年就職演說時揭櫫「把火炬傳遞給新一代」的理念,唯有一掃過去宮廷政治、密室協商的「舊政治」,改以真誠、勇敢的平民參政的「新政治」價值內涵。
健萍今年人生半百,中國國民黨六年級世代,出身貧寒底層,深知基層勞工的甘苦,具備實務經驗與自主論述能力,絕對是本黨建制派、養尊處優、身段高尚者所沒有的人格特質與生命經歷。健萍將重拾當年挑戰陳菊的勇氣,挺身挑戰朱立倫主席,若能勝選,將讓本黨真正成為平民參政的政黨,扭轉以往本黨給年輕人的刻板印象。